繁體中文 ENGLISH
1 2 3 4 5 6 7
當前位置:首頁 > 山東經貿信息之窗 > 省級 > 山東省葡萄與葡萄酒協會 > 正文

服務導航

山東省葡萄與葡萄酒協會

主動轉變發展方式 深化產品結構調整 增強地產酒競爭力

來源: 時間:2016-03-08

山東省葡萄與葡萄酒協會三屆七次理事(擴大)會議

工作報告

胡文效

各位理事、代表:

2015年,山東省葡萄與葡萄酒協會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行業協會管理的決策部署,秉承“服務行業,主動作為”的辦會理念,依靠會員企業、服務會員企業,在各位理事、常務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項任務,全省葡萄酒、果露酒、黃酒產業在經濟下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的形勢下,保持了基本穩定。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回顧總結“十二五”期間山東葡萄酒、果露酒、黃酒產業取得的成就,分析當前的形式,謀劃“十三五”基本工作思路,對于做好明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充分了解了全省葡萄酒產業的現狀,我代表三屆理事會報告“十二五”以來山東葡萄酒產業的情況及協會工作,并就“十三五”山東葡萄產業以及協會2016年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一、“十二五”簡要回顧

“十二五”期間全省葡萄酒、果露酒、黃酒產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動力,在企業、政府、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生產經營方式、產品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在資源性成本大幅升高,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產品產量、銷售收入、效益保持基本穩定。現以葡萄酒產業為例簡要小結如下。

1、生產經營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

葡萄酒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總體由工廠(原酒發酵廠、灌裝廠、原酒發酵+灌裝廠)式向莊園(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葡萄酒文化旅游一體化)式轉變,且區域酒莊集群正在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度顯著提升;葡萄栽培機械化管理、葡萄釀酒信息自動控制逐漸推廣應用;葡萄酒莊園和葡萄酒文化博物館漸成居民文化旅游、休閑觀光新去處,酒莊旅游收入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魯東沿海產區酒莊集群快速發展。在煙臺開發區占地6200畝的張裕國際葡萄酒城項目,按計劃推進,繼張裕卡斯特酒莊之后,張裕旗下丁洛特葡萄酒酒莊和可雅白蘭地酒莊主體建筑基本完成。蓬萊產區已經建成和在建的酒莊共有24個,中糧君頂酒莊、國賓酒莊、瑞楓奧塞斯酒莊、蘇各蘭酒莊等一批特色酒莊聲名鵲起。目前在建葡萄酒莊8個,簽約酒莊10個。其中拉菲、仙谷、名人、楚博、文成5個在建酒莊按計劃順利推進。蓬萊產區以高檔精品酒莊為旗幟,帶動整個產業向集群化和國際化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乳山臺依湖酒莊生態文化區規劃30000畝建設300個酒莊項目進展迅速;煙臺瀑拉谷新建莊園集群快速發展。

魯中南山區酒莊建設開始起步。泰安岱岳區“泰山南麓葡萄酒產業規劃”已有“盛世仁和”等四家酒莊落地,棗莊漢諾酒莊、平陰卓雅軒酒莊、濟南鳳凰谷瑞邦酒莊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日照太陽城酒莊已開始規模釀酒;魯西北黃河故道地區德州奧德曼酒莊區域影響力增強。

至目前,山東省已建、在建葡萄酒莊園達74家,酒莊已成為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栽培、釀酒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蓬萊特色葡萄園建設標準化,通過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考核驗收,被授予“國家(葡萄栽培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新建葡萄園地實現了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水肥管理一體化等。至目前,在半島地區部分釀酒葡萄園區實施了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管理;規模以上企業的破碎除梗、榨汁發酵、陳釀、過濾、灌裝等葡萄酒釀造設備和質量管理儀器條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部分企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營銷渠道、營銷模式(經銷商、直銷和電商)實現創新性變革,線上線下結合漸成趨勢。

2、葡萄品種及葡萄酒產品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紅色品種有:赤霞珠、蛇龍珠、品麗珠、梅鹿輒、西拉、煙73、煙74、紫大夫、小味兒多、馬瑟蘭、桑嬌維賽、寶石、威歐妮、公釀1號、北醇等。紅色品種約占75%,主栽紅色品種:赤霞珠、蛇龍珠、梅鹿輒、品麗珠。

白色品種有:貴人香、霞多麗、威代爾、雷司令、小芒森等。白色品種約占25%,主栽白色品種:貴人香、霞多麗。

葡萄酒產品結構、品種類型更加多樣,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酒莊酒占比增長,普通餐酒類型更加多元,由干型酒主導市場向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酒轉變,由陳釀型酒主導市場向陳釀型、新鮮酒轉變,起泡型、加香型、加強型、葡萄蒸餾酒、白蘭地、配制酒逐漸發展。

3、產業規模實力增強,產量、效益基本穩定

釀酒葡萄栽培面積達到52.23萬畝(其中本土25.13萬畝、外埠基地27.1萬畝);葡萄酒企業達到221家,分布在全省15地市;產業從業人員達3.5萬人(不包括流通環節),后備高層次勞動力資源豐富,山東有十所大學設有葡萄酒專業(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青島大學、煙臺大學、魯東大學、濱州醫學院、泰山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十二五期間,山東省葡萄酒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在資源性成本大幅升高、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保持基本穩定,近5年葡萄酒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如下表。

4、產業發展出現新的趨勢

山東境內企業分布更加廣泛,涵蓋15地市,葡萄酒企業仍然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其中煙臺地區140家,占企業總數量的63%。新產區初露端倪,除半島沿海產區外,魯中南山區(濟南、泰安、棗莊、日照等)、魯西北黃河故道地區(德州、聊城等)開始發展,并有望形成葡萄酒新產區。

釀酒葡萄種植由“公司+合作社/農戶”向公司自有基地種植管理轉變,葡萄酒企業種植基地由省內向省外條件適合、土地資源豐富、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區轉移(例如:張裕公司先后在北京、遼寧、陜西、寧夏、新疆投資建設酒莊;威龍公司在甘肅投資建設酒堡、在新疆投資建設釀酒葡萄基地)。

5、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做好服務工作

“十二五”期間協會在服務政府和企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

起草了并配合政府論證了《山東省葡萄酒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起草了《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山東實施細則,并配合政府實施了企業準入審核;起草了《山東省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葡萄酒產業鏈提升方案》、《山東省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指導目錄》,提交了《山東省葡萄酒產業現狀與對策建議》等。受政府委托組織了品酒師教材編制和品酒師題庫開發工作。

培訓推薦了一批人才。通過舉辦“‘普瑞特杯’山東省第三屆葡萄酒品酒職業技能大賽”,經推薦,3人分別獲得“山東省輕工行業首席技師”、“山東省技術能手”和“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先后有兩人被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30余名成績優異者被推薦申報技師、高級技師。組織了山東葡萄酒莊園名莊評選,有五個酒莊獲山東名莊稱號,協助十幾家企業申報了著名商標等等。

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協會2014年與新西蘭霍克斯灣葡萄種植與釀造協會簽署有關葡萄栽培、釀酒、酒文化推廣等合作備忘錄;2015年與意大利葡萄酒聯合會簽署了有關葡萄品種引進、技術設備展覽等合作框架協議。促進了企業對外交流。

為服務會員企業,做好協會網站維護、《山東釀酒》內刊編輯出版工作,為會員提供技術交流和產品推廣平臺。協會被省社會組織管理局評為5A級社會組織。

二、葡萄酒產業當前面臨的形式與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進口酒強勁進入中國市場

葡萄酒生產大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美國的葡萄酒產品已經占據了中國市場較大比重的份額,為眾多消費者所認識。隨著國家貿易政策的調整,從智利、新西蘭進口葡萄酒實現零關稅,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預期實現零關稅。這些新世界葡萄酒生產國的產品正在為中國消費者所接受。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全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3.83億升,比2013年增長1.59%;2015年上半年全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1.94億升,比2014年同期增長13.43%;2015年上半年山東口岸進口葡萄酒4491萬升,比2014年同期增加99.5%。

2、國內兄弟省區政府重視葡萄酒產業發展

西北地區新疆、甘肅、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得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近五年來發展迅速。新疆形成了天山北坡、焉耆盆地、吐魯番、哈密、伊犁五大產區,現有葡萄酒生產企業95家,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會見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時說,發展葡萄酒產業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促進當地群眾就業,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帶動旅游產業發展。自治區將專題研究葡萄酒產業發展問題,以成為像法國波爾多、美國加州一樣的世界葡萄酒主要產區為目標,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科學規劃、發揮優勢,抓好種植和工業化生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借助市場和品牌的力量,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以點帶面、創出品牌、選準領軍人物,推動規模化企業與小酒莊同步發展,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葡萄酒品牌、打進國際市場。

甘肅初步形成了武威、張掖、嘉峪關三大產業基地,培育了莫高、紫軒、威龍、祁連、國風、皇臺、敦煌莫高窟、敦煌陽光等葡萄酒重點生產企業。甘肅省把優質釀酒葡萄種植與釀酒列為甘肅優先發展的產業。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榮燦任組長的葡萄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寧夏葡萄酒產業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0余萬畝,自治區政府專門設立了葡萄產業發展局,將葡萄產業列為全區經濟轉型升級十大產業之一,進行重點推進,先后制定出臺了《中國(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文化長廊發展總體規劃》、《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賀蘭山東麓列級酒莊評定管理辦法》等一些列法規政策,從產區保護、資金投入、科技支撐、人才培養、市場推介等方面全面推進葡萄酒產業快速發展。

3、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釀酒葡萄原料生產成本較高,葡萄酒產品市場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一是資源性成本較高。山東人均土地面積少,葡萄生產用地成本高;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勞動力資源相對稀缺,葡萄酒生產用工成本提高。二是氣候因素導致管理成本增加,山東氣候雨熱同季,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治成本增加;應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防御成本增加;內陸地區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葡萄酒產業國際化程度高,葡萄酒生產受國際影響大,進口葡萄原酒價格偏低,企業栽培釀酒葡萄積極性不高,種植釀酒葡萄投入不足。

(2)葡萄酒產品產區風格特征不突出,產品結構仍不合理。葡萄酒產區劃分及立地條件研究工作滯后;葡萄品種老化,葡萄酒酵母菌種單一,對葡萄新品種選育、品種區域適應性及酵母菌新菌種選育的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產區產地風格特征不突出,能與國際著名產區標志性品種酒相抗衡的產品,尚未凸顯出來,有一定規模的原產地單品種葡萄酒除蛇龍珠、貴人香、霞多麗等特點較突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外,其他風格特征突出的如小芒森等種植規模較小,多品種混釀葡萄酒鮮有能與國際名酒品質抗衡的產品,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從產品結構看,雖然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有效改善,但干型酒比重仍然過大,品質風格雷同并沒有根本解決。起泡酒、半甜酒、加香葡萄酒、大眾餐酒等適口、適宜年輕人消費、農村市場消費的產品比重還較小。

(3)高層次專業技能和經營人才不足。葡萄栽培與葡萄釀酒職業技能型人才和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流動性較強,企業對人才培訓、培養投入不足。

(4)葡萄酒產業政策導向不明顯。葡萄酒產業集成了葡萄種植、葡萄釀酒與葡萄資源綜合利用、葡萄酒文化旅游等一、二、三產業,產業鏈長,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葡萄酒產業是山東優勢特色產業,相對其他農業特色產業,葡萄酒產業(葡萄栽培、葡萄釀酒、葡萄資源綜合利用、葡萄酒文化旅游)政策導向不明、支持措施乏力。

三、“十三五”山東葡萄酒產業及協會2016年工作意見

針對葡萄酒產業面臨的形式和山東葡萄酒產業面臨的發展問題提出如下幾點意見。

1、總體思路:貫徹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十三次會議精神,立足山東葡萄酒產業實際,適應新常態,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依靠創新驅動,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生產生態協調、提高效率效益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題,圍繞葡萄栽培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葡萄釀酒生產信息化融合,葡萄酒產品品質(性價比)提升、風格特征凸顯,葡萄酒消費文化和葡萄酒營銷模式創新,集成社會資源,保持山東葡萄酒產業全國領先水平。

2、主動轉變發展方式

山東是農業大省,發展葡萄酒產業依然是山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選擇之一。丘陵和山地約占山東版圖的百分之三十五,不適宜其它農作物生產,這為發展葡萄酒產業提供了自然資源。從近些年濟南、泰安、日照等利用山地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實踐看,也證明是可行的。從目前山東葡萄酒產業規模、產區與企業分布、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現狀看,葡萄酒產業發展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借鑒中外葡萄酒生產經營方式成功的經驗,發展葡萄酒莊園及莊園集群,提高山東酒莊酒總體生產規模,并推進葡萄資源綜合利用,延伸葡萄產業鏈條,創新葡萄酒莊園文化旅游,提高單位土地面積上的綜合收益,是實現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有效方式。山東目前僅有七十余家葡萄酒莊園,占葡萄酒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說明轉變葡萄酒生產經營方式,仍然是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對從事“工廠式”經營的葡萄酒企業,建議考慮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建設自己的葡萄酒莊園。近幾年來,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進入葡萄酒產業的企業增多,政府應從制度層面降低葡萄酒莊園市場準入門檻,支持、引導企業投資葡萄酒莊園,是促進葡萄酒產業轉方式的重要措施。從酒莊經營的角度,建議準備投資葡萄酒的企業在城市近郊選擇適宜釀酒葡萄栽培的小環境,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點,建設特色葡萄酒莊園,生產具有地區特色的酒莊酒。

改進葡萄酒莊園經營方式,促進生態、生產、生活協調。葡萄酒莊園是生產、生活的場所,創新莊園園區生態環境,提高葡萄酒莊園文明水平,是提高酒莊競爭力的必要措施。

葡萄種植、葡萄釀酒、葡萄酒品鑒推廣是葡萄酒莊園經營的三個重要環節,需要練好內功。依靠技術創新,實現葡萄種植良種化、標準化、機械化和葡萄釀酒生產信息自動化;創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葡萄酒品鑒推廣方式,有效推廣葡萄酒產品。創新需要人才,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亟需一大批葡萄栽培農藝師、葡萄酒釀酒師和品鑒推廣職業技能人才;同時亟需融匯葡萄栽培、葡萄釀酒理論、技術的創新型人才。企業應重視專業人才團隊建設,加強人才培訓、培養,誰擁有一支穩定的、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誰就能贏得創新、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3、繼續深化產品結構調整

認真研究市場需求層次結構,審查產品市場定位,確立目標市場,開發生產適銷對路、性價比高的產品,轉換銷售模式,仍然是葡萄酒企業的工作重心。在產品結構調整中,在鞏固好已有中高端產品的基礎上,應重點面向大眾消費,其中青年消費人群是葡萄酒、果露酒市場應引起重視的人群。面向大眾,要強化“健康、適口、性價比高”理念,開發新鮮、淡雅的干型、半甜型葡萄酒等;面向年輕消費人群,要強化“新穎、活潑”理念,開發起泡酒、加香葡萄酒、果味濃郁的果酒等。從我省釀酒原料情況如釀酒葡萄種植規模、葡萄園樹齡和其他果樹資源豐富實際出發,完全可以釀造出高品質、風格特征突出的新鮮葡萄酒、起泡酒、加香葡萄酒、果露酒等大眾消費的產品。從過去10年國際情況看,全球起泡酒銷量自2002年以來一直保持著穩步增長之勢。2013年,全球起泡酒的產量達到176萬千升,比2012年增長11%;而起泡酒占葡萄酒總產量的比例也同時上升,從2002年的4%增長到2013年的7%。目前,中國市場消費,起泡酒增長較快。黃酒同樣需要深化產品結構調整。黃酒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面向大眾消費者,開發健康、適口特點突出的產品。對有的企業建議考慮開發以發酵酒為基酒、配以藥食兩用動植物組織萃取物的配制酒,以“健康”、“適口”為理念,這類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4、推進產區劃分與標準法規建設

突出葡萄酒產品產地、品種區域風格特征,提高產品品質,需要進行產區劃分和生產管理法規、標準建設。對葡萄酒產區劃分,建立產區及產品分級制度,國際上已有成熟的經驗,山東現代葡萄酒生產也有百余年歷史,近三十余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已有近二百家各種類型的葡萄酒企業分布在全省各地。山東地處中國東部,有15多萬平方公里,沿海、內陸地形、土壤、氣候差異較大,根據葡萄栽培經驗,幾乎全省各地都可以找到適合釀酒葡萄栽培的生態區域。半島地區發展葡萄酒相對成熟外,以濟南、泰安、棗莊為軸線的魯中南山區也開始發展葡萄酒產業,魯西、魯西北黃河故道也曾成功栽種過釀酒葡萄。現在,內陸地區許多地方有發展葡萄酒的愿望,通過產區劃分基礎性工作開展,能動地引導全省葡萄酒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即便是山東半島地區,土壤、氣候生態環境也存在差異,也有進一步細分的必要,進一步引導小產區優質、特色產品生產,突出產品差異化,增強產品競爭力。

推進山東葡萄酒產區劃分工作,突出產品產地特征,針對具體產區的生態條件和產品定位,滿足優質葡萄栽培自然、生態和人文需求,實現優質葡萄持續生產目的,穩定葡萄與葡萄酒質量和風格,需要制定產區生產管理技術規范,建立產區保護法規、產區與酒莊分級標準等,是提升山東葡萄酒國際市場競爭綜合實力的戰略任務。這項工作的開展需要集成政府、大學、科研機構資源,在現有企業基礎上,開展基礎性研究工作。

5、創新葡萄酒消費文化和營銷模式

借鑒歐洲葡萄酒文化推廣經驗,立足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從中國葡萄酒產業實際出發,創新性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葡萄酒消費文化體系,倡導健康飲酒、飲健康酒的消費理念,培育未來潛在消費群體,引導消費新鮮酒,是葡萄酒產業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創新葡萄酒銷售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構建網絡時代營銷新組合,建立互聯網時代葡萄酒銷售服務體系,發展葡萄酒電商和物流,更加方便消費者消費葡萄酒。規范葡萄酒文化旅游服務體系,引導葡萄酒文化旅游消費。眾所周知,酒莊投資回報周期長,已建成酒莊應創新經營,渡過初期困難關口,加快新酒消費市場開發和旅游文化產品開發,改進旅游服務條件,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增加營業收入。在酒莊建設中,為滿足生產和文化旅游需求,酒莊主題建筑風格、葡萄園規劃、酒莊酒生產及觀光旅游各功能要素等定位問題應引起企業高度重視。

四、2016年協會計劃開展的幾項重點工作

    2016年協會工作基本思路:立足產業,為政府和企業提共有效服務,面向“十三五”,針對政府關注、會員企業關心的共性問題,組織社會資源主動開展工作。考慮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山東葡萄酒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起草工作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十三次會議精神,系統分析葡萄酒產業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深入研究山東葡萄酒產業現狀,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廣泛征求意見,使規劃方案更加符合山東葡萄酒產業發展實際,切實發揮規劃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

2、開展產區劃分與法規建設

組織啟動山東葡萄酒產區劃分工作,聯合大學、科研機構進行調查研究,提出產區劃分框架意見;聯系政府有關機構,選擇個別產區開展產區保護法規建設調研工作,撰寫出具體產區法規建設調研報告。

3、開展葡萄酒文化建設與宣傳推廣,引導地產葡萄酒的消費

組織啟動具有民族特色的葡萄酒消費文化體系建設,聯合大學、社會有關方面,構建民族特色的葡萄酒消費文化體系框架;同時聯系科協在酒莊設立科普教育基地,并建立基地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山東本土葡萄酒新酒品鑒活動,引導消費“新酒產品”。

4、繼續組織開展葡萄與葡萄酒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技能水平

 一方面面向會員企業開展專項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面向高校(葡萄與葡萄酒專業),架起與會員企業的橋梁,促進高校在葡萄酒企業建立實踐基地,提升潛在職業勞動者的實踐技能。

5、組織山東葡萄酒企業(會員)共性關鍵技術難題調研活動,編寫調研報告,聯系大學、科研機構進行技術攻關。

6、加強協會自身建設,改革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增強服務能力和服務動力。協會秘書處探索崗位管理,進行崗位設置,明確崗位目標責任、試行聘用合同制。繼續做好日常工作,辦好協會網站、內部期刊,提高信息質量。


上一篇

下一篇

魯公網安備 37010202002673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相片 | 久久免费中文视频 | 亚洲人黄色片 |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mv大片欧洲mv大片精品 |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精品视频 | 无码免费无线观看在线视频 | av中文字幕潮喷在线观看 | china70years老女人 |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视频网爆门福利观看 | 麻豆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小蛇 | 国产色在线观看 | 日日夜夜人人 | 国产有码 | 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a | 日本色日夜干 | 国产粉嫩嫩 | 黄色在线观看av | 操妹妹网站| 日韩精品一卡二卡 | 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亚洲在线精品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 小h片在线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马逊日本官网 | 女同av久久中文字幕字 | 99爱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丫 | 色丁香影院 |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成品片a免费入口麻豆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 伊人网在线视频观看 | 狠狠躁夜夜人人爽天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