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丨2020年,山東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987億元,同比增長39%,比“十二五”末增長2.7倍
來源: 時間:2021-06-15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情況。
一、人力資源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以市場化手段配置人力資源的重要產業和有效載體,具有獨特的基礎性、引領性和溢出性,是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朝陽產業,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第一,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有利于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人力資源服務業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壯大,促進了人力資源供需對接,推動實現了從“就業找市長”到“就業找市場”的根本性轉變。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省就業總量壓力較大,結構性矛盾突出,“招人難”和“求職難”兩難并存的局面依然存在。這種形勢下,要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紐帶作用,架好人力資源供需對接的橋梁,實現人力資源配置更加高效,更好促進市場化就業、社會化就業。
第二,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有利于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習近平總書記講,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人才的暢通流動,是流動中國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等重大戰略部署,都對促進人才流動提出專門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業能夠為人才流動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在提高人才流動配置效率,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要通過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加強人才流動宏觀調控,深化人才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人才市場的供求、價格、競爭等機制,助力打造人才發展新高地。
第三,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有利于形成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極。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相關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是典型的“無煙產業”。近年來,各地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營業收入不斷提高,產業規模不斷膨脹,逐步成長為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極。像上海、江蘇、浙江等發達省市,“十三五”期間的營業收入的年均增速不低于30%。去年,我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到4.6萬家,從業人員84.3萬人,年營業收入超過2萬億元,展示出強勁的增長動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要更好適應這一趨勢,把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先手棋和突破點,突出規劃引領,強化政策保障,扎實推進實施,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加油助力。
二、我省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人社部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會同發改、財政等部門,加強統籌謀劃,創新思路舉措,全力攻堅突破,有力促進了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高了人力資源配置市場化水平。2020年,全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987億元,同比增長39%,比“十二五”末增長2.7倍。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制度供給,2014年以來我省先后制定《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人力資源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制定《山東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成為全國第三個出臺行業地方性法規的省份。各市也紛紛出臺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促進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培育領軍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2018年以來,每年遴選20家左右規模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品牌建設、政府購買服務、人才引進、產品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獎勵支持。同時,堅持以大帶小,精準施策,努力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產業生態。目前,全省年營收過億元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129家。
三是打造平臺載體。把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輻射能力,科學規劃,統籌布局,特色發展,打造了以國家級產業園為輻射、以省級產業園為主體、地域性產業園為補充的全省園區發展新格局。目前,我省建成煙臺、濟南等2家國家級產業園區和21家省級產業園區,省級以上園區入駐機構近8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7家,有效促進了資源整合和產業集聚發展。
四是強化服務保障。2014年起,省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專項用于引領產業發展、支持產業園建設和骨干企業培育等,目前共支出1.3億多元,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發揮了政府資金“酵母劑”的作用。舉辦“中國人力資本論壇”“中國·濟南人力資本產業高端論壇暨人力資源服務博覽會”等活動,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交流合作。加強行業監管,推動組建行業協會,開展誠信服務機構評選,目前評出省級以上誠信服務機構133家,其中國家級27家,樹立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