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界代表委員熱議供給側改革
來源: 時間:2016-03-07
隨著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在石化界代表委員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討論中,“供給側改革”成為了熱度最高的話題。他們紛紛表示,實現供給側改革既要做減法,又要做加法,不僅要通過去產能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還要通過不斷創新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以增強全行業持續發展動力。
低端產品要做減法。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表示,我國煉油產能已經過剩,全國煉油總產能達到了7.1億噸,其中至少存在1億噸的落后產能。隨著國家原油政策的放開,企業正在淘汰落后煉油產能,現在山東已經淘汰了3100萬噸的落后產能,隨著下一步政策的落實推進,還有更大的淘汰任務需要落實。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指出,現在化工行業里一些門檻低、簡單的產品大家都在做,這樣的過剩產能就應該調整或去掉。
全國人大代表、甕福(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金鋼認為,化解磷肥過剩產能,要靠市場和政府兩只手。政府應給予企業轉型升級必要的資金支持。貴州省政府就做得很好,馬上將為企業降電價、降運費,幫助企業融資。政府還要把好環保關,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產能。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尚舜化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執行主席徐承秋表示,現在橡膠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已經開始行動了,很多輪胎企業近期去產能的動作都比較明顯,重組的、到國外建廠的情況多了起來。
在產業鏈的高端則要做加法,努力尋找差異化發展方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總經理黃剛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著重提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給了石油化工企業升級發展的空間。在京津冀這樣能源結構不太合理、霧霾嚴重的地區,要加快氣化北京、氣化天津、氣化河北的進程,華北油田及相關油氣化工企業在其中可有作為。
全國人大代表、旭陽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楊雪崗認為,焦化行業應向下延伸產業鏈,開發新材料和傳統能源替代品。目前旭陽集團通過自主研發新技術,已經從傳統焦化產品往下延伸開發了尼龍改性材料、己內酰胺、聚甲醛改性材料等50多種產品。金鋼也介紹,去年甕福磷肥業務是虧損的,但得益于轉型早,食品級精細磷酸鹽、氟和碘循環利用等高附加值產品和產業發展起來了,成為企業盈利創效的主力軍。
“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大力創新。我們開發的有機硅水溶緩釋肥就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正在推向市場。我們要用創新的理念和產品去征服市場。”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說。